我站在一个知识管理者的角度来谈谈博物馆。
首先,我的习惯,每去一地,如果有可能,必去博物馆,有的博物馆,会反复去,比如杭州博物馆,我总共去过三次,还觉得不够。严格来说,博物馆,没有结束。一是里面的藏品,二是在不同时间去,可能会遇上不同的活动,比如春节期间的新加坡亚洲文化博物馆,会有很多表演。
我为什么要去博物馆,以及,我为什么鼓励别人去博物馆?
1、博物馆是对历史和知识的系统整理、直观呈现。
可以这么说,我们接触的民间故事、传说、书籍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碎片化知识,博物馆,通常来说是按历史纵线进行整理,在各个时期的不同文化、史迹、文物,典型、有代表性,可以体现时代特征、当地特色。各种实物相比书本上的文字,予人的印象更加深刻,站在河南博物院的金缕玉衣前,和在书本里看到的金缕玉衣图片及文字描述,那种震撼,肯定不同。置身西安博物馆,以及我大山东博物馆,看到的展品,会发现,和南京博物馆、深圳博物馆,有同、有异。为什么同?为什么异?这背后,有太多的东西要思考。
思考?对了!要的就是你的思考。如果进博物馆只是看热闹,当然也是无不可的,但是,如果愿意在热闹的背后,研究一些门道,恭喜你,你将因此而不同。你知道苏州博物馆的建筑由来吗?当你到达台北故宫博物馆,你有没有从内心深入掀起复杂的情感?你是否了解,那些文物,二十年的颠沛流离?它们如何从北京故宫,辗转上海、南京,再到四川等地,又转运到台湾,那样的超级工程,在战乱年间如何做到?如果你是项目经理,你是否考虑到背后的项目管理?
这是多么好的学习机会啊!而且,很多时候都是免费的啊!
2、博物馆里盛纳着文化的血脉。
很多说自己热爱文化的人,其实不了解何谓文化,很多人认为文艺范儿就是穿上民国长衫。在博物馆里盛放的,那些价值连城的器物、书画,其实,在当初,可能不过是普通人家所用(当然,以四爷他们那类大户人家居多),那些文字、图、铭刻……其实都是文化的载体。当然,很遗憾,现在,大部分都在博物馆里,静静地被展览着。
我觉得现在所有的博物馆做的都不够好,怎么可以仅仅只是标注名称和年代呢?不,应该有很多的故事,即使一个小小铭牌盛不下,还可以借助二维码。它们其实是有生命的好吗?它们的生命,长过我们,我们会化为飞灰,一如我们的祖先,然而它们穿越千年万年,它们恒在,一代一代人看过、赏过,它们其实会说话,只是,它们没有被允许和给出这样的机会。
当你的眼光静静地掠过,你其实应该看得见血与火与水的历史流过,文化的长河。
3、博物馆是提升你品位的地方。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意义。毕竟,并非人人都是收藏家,很多东西,普通人都买不起,不能把鸡缸杯摆家里,起码还有机会在博物馆里看看。就象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样,一个人看多了博物馆,会培养出出众的品位。
品位这东西能当饭吃么?
的确不能。
不过,它也许能够帮助一个人达致从容、安静的境界,能够让你领略艺术之美,而拥有自己的小宇宙。
当然你做为一个有品位的人是不会做出“丁锦昊到此一游”这样的事的。博物馆可以熏陶你的气质,让男士温润如玉,女子娴雅从容,而且,这是真正发自骨子里的气质,并非手腕上套一只银镯就可以伪装的民国范儿——安妮宝贝的粉看到这里请尽情骂我好了。
4、博物馆可以减少你受骗的机率。
一个人,看多了好东西,才能够不被次好的、不好的蒙蔽。毕竟,你要是见过了赵佶同学画的《芙蓉锦鸡图》,就不会被路边书画店里的拙劣作品所迷惑,虽然是在博物馆里见过的,也是亲眼目睹,所以还会减少你受骗的机率。全世界都知道中国骗子多,文物首饰造假就更多了,走一走深圳文博会,一年不如一年,各种看上去似是而非的东西到处都是,在博物馆看过很多真品珍品,再看那些路边摊货一般的东西,你立刻可以分辨出来。尤其是妹纸们,培养了火眼金睛后,不至于土豪送个料器的镯子你就当是羊脂美玉立马倾心——当然土豪不见得是骗你,可能是不识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