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查理宝典》和《华杉讲透孙子兵法》是最近阅读、对我帮助非常大的两本书。即便我本身不做金融,也不带兵打仗 :),也感觉这两本书的价值极高,加入年度推荐书单也完全没问题。
让我惊讶的是,这两本书竟然还有很多共通之处。道理同样朴实、易懂,而且很多道理完全是一致的,给我一种殊途同归的感觉。
“能力圈”与“计”
芒格建议明确自己的能力范围,即“能力圈”,然后只需要做好能力圈内大概率确认的投资即可。比如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投资的可口可乐、美国银行、中石油、苹果,却并不跟风 Google、Facebook 等科技公司,因为“看不懂”。书中举了个例子,泰德·威廉姆斯,他是过去70年唯一一个单个赛季打出 400 次安打的棒球球员(总之很厉害)。他的技巧说起来也很简单,他把击打区划分为 77 个格子,只有当球落在最佳格子里的时候,他才会挥棒。其他时候,就不挥棒。
在孙子兵法中,开篇就是计篇。而这里的计,并不是三十六计的计,而是计算的计,也就是计算实力对比,从“五事七计”这些方面去对比(五事是道、天、地、将、法;七计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再简单一点讲,就是开打前先计算,自己有绝对胜算了再打;如果没有胜算,就等或跑。毛主席的话也有类似的话:“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关注基本面,而非操作面
芒格的投资训导:“股价公道的伟大企业比股价超低的普通企业好”(这一点跟格雷厄姆不同)。巴菲特也深受其影响。也就是更关注公司的基本面,而不是短期的价格波动。另外,芒格所在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并没有依靠“一夜暴富”的故事,年化收益率只有 20.9%。但这个收益率从 1965 年保持到现在,并且依靠复利魔法,股价已经提升 24000 倍。
孙子兵法最重要的计篇,就是关注双方实力的计算,先有胜算再打,而不是先打再考虑怎么取胜。而津津乐道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事迹,其实都是幸存者偏差。因为这样才有故事性,趣味性。孙子兵法中说:“善战者之胜也, 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真正会打仗的人,从结果上看,每次打仗都很简单,依靠绝对优势取胜,不会有特别的名声。曹操当年在看了这段话后,作了批注:“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逆向思维
芒格:“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得到幸福,首先是研究人生如何才能变得痛苦;要研究企业如何做强做大,首先研究企业是如何衰败的。”芒格思考问题总是从逆向开始,他的这种思考方法来源于这句农夫谚语:我只想知道将来自己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永远不去那儿了。在投资或者很多领域,只需要知道如何避免风险,就会超越很多在你之上的人,无论他们如何聪明。
孙子的思想,做任何事之前,一是先考虑风险,二是考虑代价,三是才考虑利益。第一个考虑的,就是“不败”。首先假设会失败,然后想办法怎么才能规避失败。之后才去考虑怎么取胜。曾国藩的安营扎寨就是这样。曾国藩到任何地方安营扎寨之后,不管当时是刮风、下雨,首先命令士兵们挖掘战壕。这壕要挖多深?大概两米,比一个人还要高。而且要筑墙,墙要筑到八尺高,墙外还要再挖一道沟,保证把这个营盘护住不失。
后记
这2本书还有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内容,比如芒格提倡的多元思维模型、双轨分析,孙子兵法的作战篇、谋攻篇等。非常建议详细阅读。
这 2 本书对我的思维影响挺大的,但还需要一段时间吸收。所以整理出来的时候就显得很难转变为文字。所以还望理解,也希望得到更多建议和指点。
参考
《穷查理宝典》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再读《穷查理宝典》- 有感 https://www.jianshu.com/p/ad534133a8b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