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连微信群都不会建立的阿姨也开始了互联网上的小生意,你信么?
Sara信,这就是Sara下班回家去小区买菜的时候发生的真实故事。当时就感慨“互联网,真真儿给人类生活带来了颠覆式的变化,你跟或者不跟,它都在变;最后,不跟的人,终将被这个时代无情的抛弃...”
拿了几个鸡蛋去结账的时候,趁着叔叔在给我的鸡蛋称重的间隙,阿姨拉着我求助“小姑娘,你帮我建立一个微信群可以吗?教我拉人,我要弄一个群,你也可以扫码加入,以后可以直接在网上点击我发的链接买菜了。今天下单明天送到店里来,你到时候来取就可以了,价格便宜,而且很方便的...”
这倒是勾起了Sara的好奇心,想要去详细的了解下。几番交谈后,算是大概的清楚了阿姨口中的一些叙述。
这家小店的叔叔阿姨打理的是“蔚然锦和”,对的,算是有名的连锁店。这两天,叔叔受邀去参加了一个所谓的培训(Sara估摸着应该跟蔚然锦和有一定的联系),回来后就开始倒腾培训里所说的一些方案。
1、但凡是参加培训的人,都可以自己建立一个微信群(看阿姨建的群名开头叫“锦和优选...”);然后在初期的一周内,先要邀请100+的人进群。
2、群建好后,群主可以在群里分享一些产品的购买链接(听阿姨的描述,主要是一些菜品类的,还有调料类...);群里的人可以通过链接下单,一般是今天下单明天送到到相关小区的蔚然锦和店,客户方便的时候去拿就好了。
3、像叔叔阿姨这种在小区经营的小店,和蔚然锦和有一定的联系。如果建立的群,在试运营(具体没问多久)的时间,没有每天达到10单(据说2块钱的东西也可以算一单)的下单量;后期正式运营的时候,每天没有个30单,可能就会被取消某种拿货资格或者说他们自己做的也没意思了。
这种模式,于Sara而言,怎么听怎么熟悉。而让Sara有兴趣和阿姨聊一聊的原因恰好是前一天去小区的菜鸟驿站取快递的时候,那个打理快递店的阿姨也在“玩”这个。
去取快递的时候,正好碰上一小哥哥在快递店找东西,好像没有货号,那阿姨拿着一张账单类型的纸边瞅边在帮忙找...最后看到阿姨从地上拿起一塑料袋的雪莲果给小哥哥并附言“这是你昨天下单的9.9的雪莲果,东西挺多的,今天到了”。
“对了,你们也可以进我的群,有喜欢的可以下单,今天下单明天你们可以来这里取,很方便的,价格也挺优惠的”,阿姨对着要取快递的我说道。
当时并没有那么在意,只是相差一天,又在小区的另外一个地方听到这类的分享,倒是让Sara思考起这种商业模式的普遍性以及这种商业模式的可操作性。
第一,用户选择性。
说实话,Sara所居住的小区,不是高档小区,绝非是那种买个菜从来不问价格,豪拿豪付款的那种。因为这边小区的陈旧,更多的居住者其实是偏向于老人,或者是租房的居民。
如此一来,老人为了价格便宜的菜,冬日里都可以七点钟就坐公交到超市门口,在寒风里等上一个小时,待八点超市门一开就去抢第一波的特价菜。租房的居民,其实也多少会有更多的节约意识。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商业模式的开展,一得确保小区的用户都会玩转互联网下的产物微信等各种社交软件(当然,这点对大部分老人来说也在慢慢适应接触)。二得确保这个小区这种商业模式的入驻情况,至少Sara看来,一个小区,相隔不到一千米,就有两家店,竞争可想而知...
第二,利益考虑点。
于Sara而言,菜鸟驿站开启这类的互联网商业模式,Sara能理解。毕竟,方便你我他,取快递的时候顺便提个菜,用户方便,而经营者附带着赚个小钱,双赢。
而对于叔叔阿姨本来就在经营着一个小店,就正好也是在卖蔬菜水果酱料类各种产品,其实是和互联网下单的产品有冲突的。
试想一想“如果用户觉得群里的菜质量OK,价格比小店便宜...”,这样子会出现一个什么问题?大家都不会在这个小店买东西(除非是群里没有的),而叔叔阿姨开的店有可能只是摆设,最大的作用居然是用来当物品存放点,大家下班路过也只是为了取个菜...
如此一来,叔叔阿姨需要给钱给蔚然锦和,然后在小区开个分店的意义在哪里?叔叔阿姨赚钱的点又在哪里?那还不如直接做群里分享的小买卖呢,还不用租用这么大个店面交那么多店铺费...
当然,以上所述,都是Sara遇到的事情,觉得有点儿意思,也有一些自己的拙见,遂和大家分享分享。懂行的小伙伴,欢迎给Sara唠嗑唠嗑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