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馒头--大馒头--老面馒头...”
“我要一包小馒头!”
大学的暑假,但凡在农村,Sara最喜欢的时间点就是下午三四点。每每卖馒头的叔叔开车晃悠而过,我都会莫名的兴奋。
暑假,对于需要搞双抢(早稻收割,晚稻播种)的农村人家来说,下午三四点正好是太阳的热度渐渐退去,适合出工的时间点。而对于年纪稍大的,子女已经结婚生子的阿姨来说,这个时间点,她们的任务是--带娃。
如果她们的孙儿还没到上学的年纪,这个时间点,她们会成群结队的来我家乘凉。小孩子聚在一起,有伴了自然玩的不亦乐乎,不吵不闹;大人们嘛,当然是三缺一了啦。
当远远的听到“小馒头--大馒头--老面馒头”时,孩子们的耳朵可尖着呢。齐刷刷的赶紧跑到爷爷奶奶身旁,踮着小脚丫用双手衬在桌上,用小手扯扯爷爷奶奶的衣角。
自然的,一块钱就轻轻松松到手了--快去买一包小馒头,慢点跑,不要摔着了,买了分给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一起吃。
爷爷奶奶好像也心领神会似的,今天是这个奶奶给孙儿一块钱,赶明儿换一位奶奶给孙儿一块钱,如此循环。
小孩子中只要有一个人拿到了钱,其他孩子们也就屁颠屁颠的紧跟着TA后面一起往马路边跑。
此刻,“小馒头--大馒头--老面馒头”的声音也渐渐的爬上了那个山坡,变得明晰了。孩子们也翘首盼望,一听到“嘟嘟嘟”的摩托车声音由远及近,就兴奋的手舞足蹈。当高大的男士摩托车爬上坡,冒出一个车头,出现在他们的视野时,他们的小手就挥舞个不停,生怕摩托车一不留神就飞过他们身旁。
“要一包小馒头”,今天是一个不爱说话的腼腆的小女孩手怯生生的小声说着,同时将手心里拽着的褶皱的一块钱高高举起。
“小馒头...小馒头”其他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
只见那叔叔接过钱,娴熟的从所谓的塑料保温箱里拿出一包小馒头(可能有10-12个吧)递给付钱的小女孩。
大家都团团围住小女孩,偶有一两个调皮的小男孩可能早就等不及,自己先下手抢走了一两个小馒头。其余的孩子都会静静的等待着小女孩一个一个将馒头放到他们手里。
大家手里都有馒头的时候,就会咯吱咯吱的笑着,啃着馒头。
如果哪天小孩子不多,一包小馒头还剩下小半,孩子们其实就图个乐趣,也不是真为了靠馒头填饱肚子。他们的爷爷奶奶就会说“给姐姐一个,她天天带你们呀,每次回家都给你们带糖果...”。
只见他们赤着小脚丫,踩在温热的水泥地板上,一步步的向我靠近,用小手递给我一个馒头。每每这时候,莫名的想笑。望着他们刚抓过沙子泥巴的小手递给我的被摸的有些泛黄的小馒头,记忆被拉回到自己的童年--也许那个时候的我,也是如此呢...
缓缓的,摩托车的嘟嘟声随着一段下坡路渐渐变小,“小馒头--大馒头--老面馒头”的声音也渐渐消失...
“不要在马路边玩,快到家门口来一起玩,你们听话乖乖玩,明天还给你们买小馒头...”爷爷奶奶围着桌子一边闲话着,一边吆喝着他们的孙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