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中文互联网领域,百度上交了自己的作业——阿拉丁。之前李彦宏和李一男曾经在多个公开场合提及它,但在发布时,百度却变得异常低调。
这个被百度官方称为“搜索开放平台”的新东西会是影响搜索未来的big thing么?在过去的几天里,这是我与网络推广业界朋友聊天的唯一话题,在本文评论之前,我先梳理一下什么是搜索开放平台本身。
我所理解的搜索开放平台
“搜索开放平台”的机制实际上很简单,站长主动向搜索引擎提交一个个结构化的数据模块,并可设置其展现样式、关联的关键词、更新频率等,百度予以采纳后将这些数据直接呈现给用户。
和传统的搜索机制,它主要有3点变革:
其一,传统搜索的展示元为一个个的web,开放平台将其缩小到了数据模块。这一变革的意义在于信息价值的最大化,同时大幅提升搜索的用户体验。
这一点,大家可以百度一下“人民币汇率”,我粗略估算了一下,应用搜索开放平台之后,对于关心“人民币汇率”的用户,每次检索,至少可以节省10秒以上。
其二,搜索由“只读”变为“可写”。如果说之前的sitemap类协议让搜索从“被动”变成“主动”,那么阿拉丁让搜索引擎本身从“只读”变成了“可写”。站长在参与搜索结果本身,将变得越来越主动,而这种主动,是基于非SEO方式下开展的。
其三,搜索结果开始可定制。在开放平台中,站长将“指定的内容”,在“指定的关键词”匹配下,以“指定的样式”进行展现。
从本质上来说,这可以理解为:百度与内容网站合作,共同来满足网民对搜索体验的更高要求。
搜索开放平台、Onebox、Subscribed Links、SearchMonkey
看到这个平台,让我想起了一大堆搜索创新技术,包括Google的Onebox、Subscribed Links,以及Yahoo的SearchMonkey。
这些新应用的共同之处在于,搜索结果将展示一些更为具体的数据模块,而非传统的——链接,比如在Google onebox技术下,搜索百度的股票“BIDU”可以直接看到实时的盘面信息,在Yahoo的SearchMonkey技术下,一些声音、视频节目可以嵌入到结果中直接播放。
不过它们和搜索开放平台却有着很大的区别——Onebox下搜索结果的展示方式很像阿拉丁,但它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主要由Google自身把控,Google再强大,也不可能聪明到重构内容网站的数据展示形式,它更多的是对自身网页数据库内容的直接抓取,且覆盖领域很小。
从运行机制来看,Subscribed Link和SearchMonkey倒是和搜索开放平台有点相似——站长提交标准的数据模块,设置匹配的关键词,设计其展示样式,Google和Yahoo对数据进行索引,供用户直接查询。但实际却大不相同:
其一,是否将这些应用展现在搜索结果中,搜索开放平台是由百度产品人员替用户来考虑决定的,而Subscribed Link和SearchMonkey是由用户决定的。Subscribed Link采用的是用户订阅的方式,也就是说,只有当你订阅某个内容网站提交的数据模块时,在搜索相关关键词后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SearchMonkey也类似。
也就是说,百度期望平台的应用能让每一个用户受益,而Google和Yahoo则更在意开放的自由度。我认为,这是“百度更懂中国网民”的又一次体现。如果搜索开放平台也采用“自由使用”的方式,几乎可以肯定它将成为鸡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