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认真历练,方能优雅老去

网络营销评论96

如果说张爱玲是带刺的红玫瑰,那么杨绛就是一株安静的茉莉花。平淡得容易被人忽视,却有自己最独特的香气。她无声无息地绽放,且以优雅度过一生。

年轻时认真历练,方能优雅老去

滕首诗 摄

杨绛,被尊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先生”的女性。从出生到去世,她跨越了一个多世纪,105年的岁月,她坚强、坦然地走了过来。

她生于乱世,自始至终怀有一颗与世无争的心。她尝尽人生百味,始终明媚从容。

我们喜欢杨绛先生,喜欢她的智慧、淡薄、荣辱不惊。我们称她一生很“传奇”,而她认为“没有虚度此生”而已。

年轻时认真历练,方能优雅老去

1

我的父亲母亲

1911年7月17日,一个女婴在北京呱呱落地,家人取名“杨季康”。这个女孩长大后,成了文学大师杨绛。

杨家是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身为法官的杨荫杭严肃刚正,身为父亲的他却十分慈爱。

年轻时认真历练,方能优雅老去

杨绛童年

小时候,杨绛见父亲平时说话出口成章,于是向父亲请教秘诀。父亲说:“这哪里有什么秘诀?多读书,读好书罢了。”

于是,杨绛翻着家里的藏书看。杨绛喜欢诗文书籍,父亲就给她买。

假如一本书籍杨绛长时间不读,那本书会消失不见。其实,这是父亲无声的责备。

在父亲的影响下,杨绛从小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如果说父亲杨荫杭将好学、坚强的性格基因传给了杨绛,母亲唐须嫈则将温柔、坚韧遗传给了杨绛。

有一次,杨荫杭得了很严重的伤寒,医生束手无策,告诉他的家人:“没得救了,放弃吧。”

唐须嫈不肯放弃,她找到一位中医:“求求你开副药方,就把死马当作活马医。”中医被这个弱女子的坚持感动,大着胆子开了药方。

杨荫杭拒绝中医治疗,唐须嫈只好把中药磨成粉末,装进西药丸里,哄骗他吃下去。

在唐须嫈的细心照料下,终于奇迹出现了,杨荫杭渐渐康复,最后痊愈。

父母之间默契的夫妻相处模式,对杨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之后,杨绛遇到钱钟书,他们的生活模式像极了她的父亲母亲。

生命就是这样奇妙,情感的轮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

年轻时认真历练,方能优雅老去

杨绛父亲杨荫杭

2

情定清华园

杨绛心里一直有个“清华梦”。1932年,东吴闹学潮停课,杨绛听从父亲的安排去清华借读。

杨绛初进清华,在清华园古月堂游园。这时,遇到了来看表兄的好友孙令衔。而孙令衔的表兄,正是钱钟书。

第一次见面,钱钟书穿着一袭青衣大褂,驾着一副老式眼镜,看起来呆板老旧。

杨绛早已听闻钱钟书大名,可今日一见,与心中“风流倜傥”的印象大相径庭。

倒是钱钟书对初见那一面念念不忘,还专门写过一首绝句来回味:“缬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靧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才子佳人,风华正茂,如果说没有点风流韵事,谁信呢?

“钱钟书已经订婚了”“杨绛已经有男朋友了”的流言传遍校园。对杨绛一见钟情的钱钟书慌了,急忙写信要求见面。

“我没有订婚。”这是钱钟书见到杨绛时说的第一句话。

在《西厢记》里,张生第一次见崔莺莺说的是,“小生姓张,名拱,字君瑞,并不曾娶妻。”

两个故事相隔千年,却有异曲同工之意。现实里钱钟书和杨绛的故事,显然比戏里更精彩。

“我也没有男朋友。”杨绛回应。

两人相视而笑,心照不宣。从此鸿雁传书,两颗心越走越近。

缘分就是这么神奇,两人的相遇,不早不晚,一秒不差。

而正是那一秒,遂成了两个人一生的情缘。从此两人相伴一生,携手度过了六十多年岁月。

年轻时认真历练,方能优雅老去

3

漂洋过海到英国

1935年7月13日,两人结为夫妻。那一年,钱钟书24岁,杨绛23岁。

同年,钱钟书参加中英庚款留英考试,成为唯一的英国文学专业录取生。

钱钟书高兴地告诉杨绛:“我被录取了,可以出国了。我想让你陪我一同过去,可以吗?”

当时杨绛还是在校生,尚未从清华大学毕业。但是杨绛了解钱钟书,他是个不会系鞋带、走路会摔跤、吃饭用不好筷子的“生活白痴”。

为了照顾他生活起居,杨绛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年轻时认真历练,方能优雅老去

自从两人结婚,杨绛始终把钱钟书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自己的事情自觉靠后。从结婚伊始,到生命尽头,杨绛一直照顾着钱钟书。

这次出国,是钱钟书和杨绛第一次共同远行。漂洋过海到英国,两人在轮船上待了一个多月。海上生活单调,但是他俩一路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书。

在他人眼中,这对真算得上“神仙眷侣”。

钱钟书在《围城》里说,“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共同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

众人猜测,这句话的原型就是钱钟书和杨绛。两人不仅通过了旅行考验,而且达到了精神上的契合。

4

经营婚姻的智慧

杨绛的聪明懂事,在婚姻生活里发挥得淋漓尽致。

她爱钱钟书,爱他的满腹经纶,也包容他的缺点。两人携手走过六十多年岁月,杨绛只把幸福分享给钱钟书,麻烦交付自己。

钱钟书生活能力很差,经常像孩子一样闯祸。他每次犯错,都要向杨绛汇报,第一句永远是:“我做坏事了”。

钱钟书不小心打翻墨水瓶,染了房东家的桌布,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

钱钟书弄坏了门轴,杨绛说:“不要紧,我会修。”

钱钟书额骨上生了疔,很久无法痊愈,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治。”

她从一位护士那里学会了热敷,每小时热敷一次。果然,钱钟书头上的疔消失了。

每次钱钟书闯祸,杨绛口里的“不要紧”,无疑于定海神针。

钱钟书可以全身心投入学术研究,因为他知道杨绛永远是坚强的后盾。

杨绛也深知一个道理,分享幸福得到双倍的甜蜜,而烦恼并不会因为两个人一起分担变少。

杨绛确实做到了,她曾说:“我一生最大的功劳,就是保住了钱钟书的淘气和那一团痴气,让钱钟书的天性没有受到压迫,没有受到损伤。”

她呈现给钱钟书的,永远是那个灿烂的妻子。

5

变身“我们仨”

到英国一年多后,杨绛发现自己怀孕了。钱钟书得知自己即将升级做爸爸,高兴得手舞足蹈。

他激动地对杨绛说:“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一样。”

1937年5月18日,杨绛生下一名可爱的女婴,取名为“圆圆”。

年轻时认真历练,方能优雅老去

杨绛女儿钱媛

圆圆的降临,给这对年轻夫妻带来了无限欢乐。他们从给孩子换尿布学起,一点点成为合格的父母。

在夫妻二人精心照顾下,圆圆长得很快。杨绛形容“很快从一个小动物长成一个小人儿”。

圆圆和钱钟书一样,记忆力惊人,可以做到“过目不忘”。

有一次,杨家雇佣了一个小阿姨阿菊。阿菊的妈妈搬了家,特意写明信片告诉她新地址。可是,阿菊把明信片弄丢了,急得直哭。

圆圆在旁静静地说:“我好像看见过,让我想想。”

然后,她背出一个长长的地名来,具体到什么路口,几号巷子。大家将信将疑,按照这个地址寄信,果然一字不错。那年,圆圆只有八岁。

钱钟书和杨绛没有要第二个孩子,他们一生只爱一个孩子,用尽全力去爱。一家三口历经磨难,始终深深爱着彼此。

年轻时认真历练,方能优雅老去

6

戏剧家崭露头角

1938年,日军大举侵略中国,国难当头。身在海外的钱钟书和杨绛心系祖国,惦记家人,他们决定放弃英国安逸的生活,回到上海。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被日军包围,沦为孤岛。被生活所迫的人民,迫切希望从文学艺术方面寻求一丝心理安慰。

回到国内的杨绛,一边做代课老师,一边业余写剧本。

1943年5月,杨绛首次编写的喜剧《称心如意》上演,没想到一炮而红。

《称心如意》主要讲述女主角李君玉失去双亲,不得不投靠亲戚。一些亲戚有头有脸,却谁都不愿意收留她。老天有眼,经历过百般折磨之后,李君玉不仅得到了有钱舅舅的爱护,还找到了一个如意郎君,生活终于称心如意。

短短一部戏,描绘了30年代上海的世间百态。

选择喜剧与杨绛一贯理性、隐忍、克制的人生态度有关,她没有去做激昂斗士,但是用细水长流的方式表达立场与选择。

第一部作品大获成功后,杨绛仿佛打开了任督二脉,戏剧创作源源不断。

她接连完成了《弄假成真》《游戏人间》《风絮》等佳作,一时间“杨绛创作”成为上海戏剧界的金字招牌。

中国著名电影评论家柯灵称赞:“杨绛的《称心如意》和《弄假成真》是喜剧的双璧,是中国话剧库中有数的好作品。”

胡适也评价她的剧本“不是照着镜子写的”,不落俗套、独树一帜。

7

翻译堂吉诃德

翻译和创作是杨绛文学成就的两翼,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堂吉诃德》。这部小作品从翻译到出版几经波折,差一点被当做废纸烧掉。

1956年,杨绛开始翻译《堂吉诃德》。

为了忠于原作,杨绛决定自学西班牙语,这一年她已经48岁。到“文革”开始时,她已经翻译了著作的四分之三。

1966年,文革愈演愈烈,杨绛的《堂吉诃德》翻译稿被没收。

杨绛夜不能寐,想要“曲线救国”,提出自愿打扫革命群众办公室卫生,借机寻找翻译稿。

终于,杨绛在打扫一间储藏室时,发现了《堂吉诃德》的译稿,想要偷偷拿走,却被一位老干部发现。杨绛苦苦哀求,老干部却不为所动。

最后,有位学习组长仗义出手,把稿子还给了她。

杨绛抱回稿子回家,仿佛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孩子。

1978年《堂吉诃德》出版时,读者排长队购买,一时间掀起“堂吉诃德”热。

杨绛的译本,填补了我国西班牙语翻译的空白。

当年,西班牙王室来访,《堂吉诃德》作为礼物被赠与王室。

1986年10月,西班牙国王颁给杨绛“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以表彰她对传播西班牙文化所做的贡献。

有人评价杨绛译本《堂吉诃德》:虽然她的西班牙语在众译者中不是最好的,但她的汉语水平在众译者中肯定是拔尖的,她的幽默感在众译者中也绝对是拔尖的。

72万字的译著,杨绛1956年开始着手翻译,直到1978年才出版,历经二十多年,耗尽了半辈子心血。

年轻时认真历练,方能优雅老去

8

在人世间打扫现场

晚年的钱钟书体弱多病,全靠杨绛悉心照顾。

杨绛怕钱钟书寂寞,她总是絮絮叨叨说一些有趣的事情。他们用无锡土话交谈,说到高兴处,钱钟书会露出久违的笑脸。

钱钟书去世前陷入昏迷状态,短暂清醒时留下一句话:“绛,好好里(好好生活)。”

1998年12月19日,被病魔折磨多年的钱钟书离开人世。

钱钟书走后,杨绛说:“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可是我压根不能逃,我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对于杨绛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整理钱钟书的作品和手稿。钱钟书的手稿数量庞大,整理后发现竟然有7万多页。

一些手稿因长期存放,已经变脆易坏。杨绛只能一点点先把笔记粘好、晾干,再整理。

年轻时认真历练,方能优雅老去

一次,《钱钟书手稿集》的编辑来取资料,见杨绛双眼红肿,知道她为了早日整理出手稿,一刻也不敢停歇。

编辑劝说杨绛:“先生,您休息会吧!您的身体和眼睛禁不住这么熬呀。”

杨绛嘴上说着“好好好,我知道的”,手却没有停下来。

那一年,杨绛已经年近90。

正是因为杨绛孜孜不倦的努力,钱钟书去世后,依然有作品问世。

杨绛认为,钱钟书的笔记最好的保存方法就是:公之于众。这样才能使“死者如生,生者无愧”。

9

晚年的“黄金时期”

常人道:女人的黄金时期在20多岁,从此以后走下坡路。

而杨绛的一生证明:只要你不停止学习,哪怕到了90岁,依然是黄金期。

钱钟书和女儿钱瑗还在世时,有朋友提议:把一家三口的幸福故事记录下来。

那时,躺在病床上的钱瑗“主动请缨”提笔,回忆小时候和爸爸妈妈的幸福时光。

钱瑗去世后,杨绛承担下《我们仨》的写作,完成女儿和自已的心愿。

杨绛回忆:“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我却觉得我这一生并不空虚;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也可说: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

92岁那年,杨绛写出了《我们仨》。

杨绛笔下的钱钟书、阿圆有多讨人喜欢,她的思念就有多深。

一个女人历经两个世纪,风雨洗礼,内心的强大已经无法想象。

年轻时认真历练,方能优雅老去

10

我们仨团聚了

大家喜欢杨绛,不仅仅因为她美丽,更佩服她经历美好和磨难后,还能不忘初心。

她对所有的赠予全盘接受,无论好坏,随遇而安、宠辱不惊。

王小波说:要做一个有趣的人,就算独处,也不会寂寞。一个人一生很长,跟一个有趣的人共度一生,才不枉此生。

杨绛在书中写道,对钱钟书:“我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钱钟书深情表白杨绛:“从此我们只有死别,而无生离。”

2016年5月25日,杨绛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们仨终于团聚了。

文:中新浙里

 
10月1日起网购促销“订金不退”属违规 网络营销

10月1日起网购促销“订金不退”属违规

网购终出新保障!据国家工商总局9月11日发布《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从10月1日起,上述行为都将被视为违规。规定明确了第三方交易平台不得采用格式条款设置订金不退、预售商品不适用7日...
2014年在线教育之格局篇-赵阳-赵阳SEM博客 网络营销

2014年在线教育之格局篇-赵阳-赵阳SEM博客

在线教育由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而且碎片化和移动化的教学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随着获取信息的多元化,人们已经不太愿意去浪费两个小时的路程听四个小时的课。被安排和安排人们更接受后者。也难怪有不...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