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为什么真的培养不了人才?

网络营销评论50

大学为什么真的培养不了人才?

大学为什么真的培养不了人才?

最近借着简历课的机会,同不少年轻的求职者有了接触,发现其中很多人,身体在职场奔走,思想还是典型的大学生思维。学生党和职场人的差距体现在哪里?什么原因造成的?吾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在上下而求索之后,还是把矛头对准了大学教育。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学生党和职业人,不是指你目前的状态是学生、还是在职;本文中这两个term用来界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依然停留在校园里,还是真正身处职场内。

思维局限:拘泥于竞赛思维

上周帮一家公司进行面试,两天后,一个同学在微信上问我:”哥,面试结果出来了么?”

那天去面试的人不算多,我给每个人留了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

这个同学表现的挺不错:他的英语很流利,自我介绍一看就是经过精心准备,我俩都是足球爱好者,所以大谈了一阵校园足球和中国足球。我对他印象挺好的。

不过,把面试过的几个人按照录取意向排名,他排在正中间,属于可上可下的那种。

了解到这个结果,他接着问我:“那我的表现有什么失误么?”

”没有,你表现的很好啊。“

“这就好,我还以为哪里失误了呢。”

可是同学,最终确定被录取了的那位,表现真的不如你啊;成王败寇:面试表现优秀,却没有被录取,原因到底是什么?这不是更应该关注的问题么?

在象牙塔里的所有竞赛,无论是评比专项奖学金,还是遴选出国交换生,大致的思路是这样的:首先,你需要符合参选的条条框框,其次,你要通过书面考试,最后,在面试中表现出色的那几个,基本上就能如愿以偿。

一般来说,大学的竞赛规律都是“择优录取”,而职场的面试法则却是”适者生存”,适,就是合适、匹配的意思。

因此,在大学的各项活动中,学生永远考虑的都是完美无缺的表现,甚至是表演;在求职面试上,你需要做的是真实的表达自己。因为靠谱的雇主,一定不会去录用一个表现优秀但的确不适合的人。

还记得前几天那篇文章【我就是这样预测未来】吗?

为什么履历光鲜的应届毕业生David一年之内必然会离开我们公司?因为,一个年轻的(他是本科生)、文质彬彬的、手握十几个offer的(心气必然很高)应届毕业生,一定做不好一家工厂(工厂不够cool,哪怕是该领域世界最先进的工厂之一)的生产管理工作,何况他未来还要管理十几个比他年长、生产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呢。

拘泥于竞赛思维,即便会让最优秀的那个人屡屡脱颖而出,但最终不见得能做出明智的选择。这就是大学给予其服务对象(也就是学生)的第一个局限。

行为局限:无法集中目标

简历课上有一个同学,上完课后一个星期,别的同学拿着改了5,6稿的简历,纷纷开始汇报演出了,她却一直没有开始动手。我猜想她还有不少纠结没有打开。

“我刚刚考完研,还在等结果;虽然我不喜欢现在这个专业,未来真的不想做这个,但考上了,还是一定要去上的;我的英语不行,以后求职肯定是弱项,我刚刚报了xx英语,花了一大笔钱,以后得天天去;5555,考研差了一点点,我又报了xxx专业资格认证,过了这个,以后工作就不用愁啦!”

没错,这一周时间,她一直在忙乎这些,哪有时间、心情甚至动机来写简历呢?

大学里的资源相当丰富,除了学校提供的各类课程和图书馆、实验室,社会上各个领域的专业培训、认证,你不需迈出校园就能接触到;大学里的牛人层出不穷,学霸、面霸、巨无霸,无一不是样样精通,认证等身。于是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会产生幻觉,学校里流行什么,就跟着追求什么,东一头西一头,最终收获寥寥。几年下来,牛人依然还是那个牛人,你依然还是那个你。

我有个大学同学,生平只爱技术和军事,其他一概不管不问不去考虑,固执到有点偏颇,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是工程师,到现在一直没换。十年后再见,他依然单纯、可爱,而且过的无比快乐、舒服、自然和谐。某人对他的评价是”DB眼里的世界可能只有其他人的30%,但这30%占据了他人生的100%。”

而我们大多数人眼里见识到的百分百的世界,到底有多少是自己能够真正掌控的呢?

过于丰富的资源和多样化的可能性,反而让你无法集中精力,最终局限了你的行为。这,就是大学教育带给学生的第二个局限。

效率局限:忽视投入产出

作为大学生,应该至少有一半人在学生会、社团干过;在简历里标榜自己也干过的人,就更多了。

一般人以为,参加学生会、社团活动,就是社会实践,可以了解社会,为投身职场做准备。

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十几年前,兄弟我也曾在学生会混过,”组织参与大型文艺活动”(是的,你们简历里一般都会这么写)。那个全校最著名的文艺活动,由校团委主办,xxx学院承办,上到主席,下到干事,学生会所有成员都被”组织”起来,”参与”这项活动。

我分配到的任务,现在来看应该是一个美差,就是坐在后台的角落,替女同学照看换下来的衣服。

一开始我还有点不大高兴,当时我已经大二,”官至副部”,尼玛就给我整这么个活儿?

不过看看我那个身高一米九任学生会副主席体育部长的好基友,我心里平衡多了:他是躲在后面拉幕的。

学校办活动,资金上可能有时会稍稍捉襟见肘,但其他资源几乎是无限的,只要能达到效果,手段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就算没观众,只要辅导员一声令下,一个年级的人就从宿舍立马赶过来了。

所以组织参与这样的活动越多,脑子里越没有投入产出的概念。

这就导致很多雇主面对应届毕业生时,往往都无奈了。

你说这个活动需要报道和照相,他说那就请个专业记者和摄影师;你说我们的网站好久没人访问,他说那你应该找专攻搜索引擎优化的人来给推广一下;你说我们最近怎么招聘不上来人,他说你又没在几大知名招聘网站打广告那我有什么办法。

老板怒了,那我掏钱雇你来是干什么来的?

这种眼高手低,拿资源不当回事儿的毛病,就是源于大学教育带给学生的第三个局限。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