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上班,朋友需要跟备案公司那边的工作人员核对一些公司信息。由于在电话里,备案公司不太清楚我们的网址,于是朋友说“就是g”(朋友念的是英语发音的“G”),那边表示“G”和“J”傻傻分不清吧。于是朋友又说“g,k,m,f”里的那个“G”,这下,那边的工作人员表示知道了。
莫名的戳中了Sara的笑点。当然,不是笑朋友的解释,而是觉得语言的魅力与艺术。
一. 如何和外商电话确认邮箱?
Sara以前和外贸业务员一个办公室的时候,觉得外贸业务员和外商电话核对邮箱的方式很妙。
核对邮箱对话:
业务员:“‘A’ for ‘apple’,‘P’ for ‘people’...”
外商:“yes”
看懂了这简单对话里的艺术了吗?对于不能100%确定的事件,我们需要采取100%有效的法子去增加确定性。对于外贸业务员来说,邮箱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邮箱错了,还怎么联系外商?还怎么进行下一步?所以,其他信息可以暂时不管,只要联系上外商了,第一件事情就是核对邮箱。但是由于发音也好,其他问题也罢,可能导致邮箱出错,所以,我们采取“说出一整个单词,取首字母作为其代号”的法子和外商再次确认,尽可能降低错误率。
是不是觉得是个不错的idea?
二. 文字的多重语义带来的误解
一天,朋友和我讲了一故事,Sara直笑“好玩儿”。故事是这样子的:
朋友女友:“吃完晚饭回家吗?”
朋友:“回家”
对话结束。然而,到了晚上,朋友的女友下班回家,洗好菜,就等下锅了,发现男友还没回家,于是又发了条消息问:
朋友女友:“到哪里了?”
朋友:“公司聚会,刚吃了晚饭,现在回家了”
朋友的女友瞬间反应过来。
朋友女友发的话是问号,本意是“你是在外面吃完晚饭,然后回家,还是回家吃晚饭呢?”
朋友回答的是陈述句“回家”,朋友的本意是“在外面吃完晚饭,没有其他活动,直接回家了”;而朋友的女友理解成了“回家吃晚饭”
所以...就有了上面的笑话了。
其实,再倒回去念念“吃完晚饭回家吗?”,似乎是可以表达多重语境的,你觉得呢?
哈哈,是不是觉得不管何种语言,都耐人寻味呀?所以,说话的确是门艺术。
这是优化小仙女和你一起走过的第324天
2018.01.30 长沙 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