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同事群里聊到读书,一直插不上话的我终于遇到了擅长的话题。在群里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方法之后,又重新整理了一下,形成此文。注:在总结过程中,感到读书方法还是比较浅显,希望能多得到指点。
我的读书情况
先晒下今年截止今天( 2019 年 6 月 17 日)读过的书,共有 11 本,差不多 2 周一本。以下是豆瓣读书的记录
其实看的书挺杂的,有互联网类的、历史类的、传记等各种主题。
为什么要读书
每个人读书的动机是不同的,我的读书动机也在一直变化。刚开始时,看得比较多的是小说类,比如《陆犯焉识》、《白夜行》、《大秦帝国》等,这个时候是寻求有趣的故事情节;后来,历史类小说看得比较多,比如《曾国藩传》、《胡雪岩传》、《流血的仕途》等,这个时候是受到了历史人物和故事的感染;现在主题又有了调整,又加入了互联网类和认知类的书籍,希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简单来讲,我目前读书有几个目的:1.提升专业能力和认知水平,比如互联网类和认知类的书
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历程,比如《曾国藩传》、《万历十五年》
享受曲折的故事情节,比如《白鹿原》、《陆犯焉识》
最后说一点,我在书籍上花的阅读时间超过 90%,只有不到 10% 在公众号、知乎等阅读上。因为书籍的内容非常系统化,一边读一边整理,很容易将这些知识加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而知乎和公众号的内容非常分散且零碎,看完之后很难与自己的知识体系连接起来。所以我大多数阅读时间会放在书籍上,只有报道、社评、资讯类内容会在公众号或新闻阅读。
我的读书习惯
读书一定要有习惯,否则很难坚持下去。我的读书习惯有 3 个:
每天坚持阅读,不管多少,哪怕只是一段(重点在于保持习惯)
一本看完才换另外一本,不能多本书同时阅读(培养专心的习惯)
互联网书籍和其他主题书籍交叉阅读,比如本周看互联网的书籍,下一本看其他主题的书籍(兼顾专业能力的提升)
注:这些习惯是看《曾国藩传》得到的启发,但做了调整,以保持习惯为主,并没有硬性的时长要求。不管怎样,这个习惯是比较适合我的,可以让我每天都坚持阅读。这个习惯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人,每个人也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习惯。
用什么设备
我一般看实体书或 Kindle 电子书。
实体书比较有质感,阅读的时候会更专注,也方便做笔记。比如专业方面的书籍,会优先看实体书
Kindle 电子书会比较方便,设备轻便,而且排版比较整齐,不太重要的书籍,我会用 Kindle 阅读
怎么买书
购买实体书,我一般是在多抓鱼和当当购买。多抓鱼是二手书平台,价格优惠,而且品相还不错;当当是亚马逊退市之后比较优惠的平台。在电子书方面,我购买了 Kindle Unlimited 包月服务,还会单独购买一些电子书。
怎么笔记
在阅读一些好书或者专业书籍的时候,会忍不住要做笔记。我一般会用思维导图工具梳理,觉得更有价值的内容,还会写读书笔记。比如下图是在阅读《内容算法》时记录的思维导图
再比如之前的读书笔记《浅谈内容推荐引擎 - 《内容算法》读后感》我一般很少做电子笔记,因为不方便,而且后期重新阅读很麻烦。我更习惯系统性的做思维导图。
读书的原动力
读书的原动力非常关键,决定着阅读习惯能否坚持,也影响内容的吸收程度。有的人读书是为了呈现出努力向上的状态,给别人看或者给自己看。这种原动力是外因,我觉得并不持久,至少对我不适用。我觉得最好的原动力是内因驱动,比如真正想充实自己、了解外在世界、提升自己的认知。
顺便说一个如何区分是为自己读书和为他人读书的方法,就是能否接受自己的所有阅读都不对外公布,比如不去打卡,不去分享朋友圈。如果这些都能接受,那就是为自己读书。
其他的阅读方式
除了书籍之外,我目前还有一种获取知识的方式,就是收听播客。播客可以在坐车、做家务、走路的时候听,跟书籍交叉开。不过容易受干扰,不宜收听专业类的内容。正好推荐一个播客,得意忘形,是专门讲自我认知、哲学和心理学的,最近一直在听,对我的启发很大。
最后
你有什么阅读习惯,有什么选书、读书、笔记的好方法,欢迎分享一下!最后,我的阅读方法还比较浅显,也不适用每一个人,希望多指点。